首页 资讯 正文

(乡村行·看振兴)浙江新阶层人士种蓝莓16载 盼用AI赋能“二次创业”

体育正文 86 0

(乡村行·看振兴)浙江新阶层人士种蓝莓16载 盼用AI赋能“二次创业”

(乡村行·看振兴)浙江新阶层人士种蓝莓16载 盼用AI赋能“二次创业”

中新网绍兴(shàoxīng)6月(yuè)22日电 题:浙江新阶层人士种蓝莓16载 盼用AI赋能“二次创业” “目标是AI农业。”新的(de)社会阶层人士、浙江省绍兴市(shàoxīngshì)新昌县蓝莓种植大户周畅江(zhōuchàngjiāng)近日受访时说,过去15年,自己积累了一定的有机种植蓝莓经验,今年他开启了新的科技种果路。 因热爱农业,十多年前,周畅江从工业领域转行,一心投身水果(shuǐguǒ)种植(zhòngzhí)。因种出一元硬币大小的蓝莓果子、每斤能卖100元,他(tā)被当地人称为“蓝莓大王”。 在数智大棚内,周畅江仔细查看蓝莓苗长势(zhǎngshì)。项菁 摄 “最初我流转了300亩土地(tǔdì),试水种植蓝莓等水果,也享受(xiǎngshòu)到了县里扶持政策。”周畅江称,正是这一次转折,他发现了种植水果的乐趣,以及“甜蜜经济(jīngjì)”给农户带来的实实在在收益。 从实行精细化管理到为周边果农提供技术(jìshù)指导,从培育蓝莓品种(pǐnzhǒng)到发展特色采摘游……这些年,周畅江抱着对蓝莓的一腔热情,探索蓝莓轮生(lúnshēng)技术试验等农业科技,将基地打造成浙江省级蓝莓示范园区,他还曾被评为浙江省农村(nóngcūn)科技示范户。 不过,对于发展蓝莓产业,他(tā)仍然不满足。 眼看着科技正深度嵌入生产生活各领域,周畅江也意识到,壮大水果(shuǐguǒ)产业,不能光靠传统种植(zhòngzhí)模式。“要拼的还有现代科技,比如运用AI等技术赋能(fùnéng)蓝莓种植。”周畅江说。 就在2024年底,他看中了儒岙镇黄泥丘村的10亩闲置大棚(dàpéng),希望对其进行智能化改造,试水种植新一批蓝莓。“当时黄泥丘村驻村指导员曹松勤找到我,介绍了乡村环境和(hé)大棚情况,我非常感兴趣。”周畅江称,和村里多次商议(shāngyì)后,双方签下(qiānxià)了10年的承包合同。 周畅江调试智能(zhìnéng)灌溉系统。项菁 摄 新昌绿水青山环绕,是(shì)浙江典型的(de)山区县。而位于天姥山脚下的黄泥丘村,海拔较高、日照充足,十分适宜果蔬种植。 这位蓝莓种植大户的“二次创业(chuàngyè)”路,也从这里开始。 今年春天,他个人投入数百万元资金,建成数智大棚(dàpéng)。近日,在该大棚内,3500棵盆栽蓝莓整齐排列,蓝莓苗(miáo)长势(zhǎngshì)良好。仔细查看,每个(měigè)植株盆里都有数支滴箭,盆与盆之间由管道相连,水肥可通过管道进入盆里,实现精准灌溉和施肥。 “我(wǒ)这块目前还是半自动化,目标是AI农业,比如当外界光照强度高了,系统会自动关闭光源。也就是说,大棚内的(de)所有(suǒyǒu)设施不用人操作,人工智能会进行自动识别和操作。而我只需要利用自己的经验,做好对数据的把控(kòng)。”周畅江畅想道。 他还表示,等(děng)蓝莓(lánméi)季节过了,这个数智大棚还能快速换种其他应季果蔬,每年能直接带动村集体(jítǐ)增收3万余元,并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。同时他也希望通过新基地展示新技术,为周边果农提供技术指导,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(fāzhǎn)。 “都(dōu)说‘十年磨一剑’,发展农业也一样。只有沉得住气、脚踏实地干,才能种得出(déchū)好果子。”周畅江笃定道。(完)
(乡村行·看振兴)浙江新阶层人士种蓝莓16载 盼用AI赋能“二次创业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